ConceptSet|概念集合

大腦的偏見:認知偏誤

大腦的偏見:認知偏誤
我們的思考方式,其實充滿了奇妙但偶爾會出錯的「捷徑」,心理學上稱之為「認知偏誤」。這不是說我們故意犯錯,而是大腦為了快速處理海量資訊,發展出的一套自動化模式,雖然大部分時候有效率,卻可能導致我們產生系統性的判斷與決策偏差。

想像一下,為什麼你會特別注意到支持自己觀點的新聞?這很可能是「確認偏誤」在作祟,我們傾向尋找並解釋能證實自己原有信念的資訊,而忽略矛盾的證據。又或者,聽說飛機失事的機率很低,但新聞一報導,你就會覺得坐飛機特別危險?這可能是「可得性偏誤」,容易想起的事件(新聞報導)被高估了發生的可能性。

還有「錨定效應」,當你第一次聽到某個數字或資訊時,它就像錨一樣固定住你的思維,後續的判斷很容易受到這個「錨點」影響,即使它可能並不準確。

這些偏誤無所不在,從購物決策、人際互動到投資理財,都可能受到影響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減少被偏誤牽著鼻子走呢?

首先,**保持覺察**是關鍵。了解認知偏誤的存在,並學會辨識它們可能在哪裡出現。其次,**放慢思考速度**,特別是面臨重要決策時,給自己時間去分析和質疑。第三,**尋求多元觀點**,不要只聽取支持自己想法的聲音,主動了解不同的看法和證據。最後,**依賴數據而非直覺**,盡可能以客觀資料來輔助判斷。

認識並理解認知偏誤,就像是為大腦裝上了「偵錯器」。雖然無法完全消除,但透過練習和覺察,我們絕對能做出更接近理性的選擇。

分類: 心理 | 發布日期: 2025-07-04 | 瀏覽次數: 16